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政策
中国与世界合力打造工业4.0
浏览:5984  来源:中国工业电器网  发布人:工业物联网  2015/05/25/10:13

中国本周公布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首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被视为继改革开放以来,再次向西方开放式学习。

行动纲领提出的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亦反映出中国对自己在全球制造业的站位认识清醒,晋级制造强国之列的路线清晰。

中国用30多年时间跻身全球第一制造大国,速度和成绩均令人惊叹。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也多了一个“3D标签”,即枯燥、肮脏、危险。在人口红利和资源环境对发展支撑都表现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的这一部署颇有深意。

中德领导看好合作前景

中国制造2025,也被喻为中国版工业4.0。而对最早提出工业4.0概念的制造强国德国而言,迎接将数字化融入工业生产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造大国中国不应缺席。

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期间,在《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题为《中德携手合作造福中欧和世界》的署名文章,专门提到德国工业4.0战略,称中德合作将会有更多契合点,获得新动力。

同年10月,两国政府就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宣布建立中德工业4.0对话,欢迎两国企业在该领域开展合作,支持两国企业集团及行业协会加强交流,两国政府将提供更有利的框架条件和政策支持。

2015年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开幕当天,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视频贺辞中指出,中德两国在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方面的合作潜力和空间越来越大。中方愿借助博览会合作伙伴国关系平台,启动“中德创新合作年”,同德方提出的工业4.0计划形成互补,推动中德关系与合作深入发展。

德国总理默克尔则表示,中国是德国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也是高科技研发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两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各有所长,就此开展合作可实现优势互补。

为何拥抱4.0

提起工业4.0,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无人工厂、机器人车间,但在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看来,前三次工业革命拓展延伸的是人类肌肉的力量,工业4.0更多的是智能的替代,主要表现为产品、装备的智能化及制造模式的智能化。

“从大趋势上看,全球都进入了制造业变革时代。”他说,首先,技术进步为变革提供了支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传感、机器人等先决条件已成熟;其次,市场因素倒逼使然。过去制造业产能不足,现在则是全球过剩。

但他认为,产能过剩有积极的一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标志着供求关系发生了逆转:产能不足时,需求是共性;产能过剩时,需求成个性。技术的发展变化,使产品周期越来越短,同时用户需求又是个性化、定制化的,过去的生产模式“肯定不适应了”。

此外,劳动力越来越不足、资源环境对传统生产方式的支撑乏力,都加速了制造业的变革。

曲道奎认为,将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理解为周期性的,或者源自金融危机是错误的。这样看的人尚未意识到,是社会发展到了一个必然要调整的阶段。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这个问题,中国自身的问题与全球的问题吻合在一起了。”他说。

中国宽带资本基金董事长田溯宁认为,眼下的产业大变革“非常激动人心”。他将云计算和大数据喻为工业4.0时代的电力,称随着智能终端无所不在,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将成为重要的资产,人类将很快进入反馈经济时代,整个经济的运行也将更加合理。

他说,制造业如果具备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终端的能力,将回归到产业链价值的中心。这些原来的计算机名词,正在成为经济名词。

对青岛红领集团董事长张代理来说,从事制衣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制造行当,并不意味着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鲜名词距离遥远。他用12年时间、10亿元资金推出全球服装定制供应商平台,将一家传统服装企业做成互联网企业,从大规模制造转向大规模定制,目前每天为纽约市场定制3000套件。张代理的目标是每年做20万套件,使红领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制造和智造,一个用手、一个用脑,是质的区别,”他说,“我们用了这么多年脑,把一个很难受的企业做成了现在很好受的企业。”

企业在行动

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安贝格市,有家工厂生产西门子工业自动化系列产品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它采用的系统可实现1分钟内更改产品和工序。同时,大量采集上传的产品信息,使工厂控制系统能实时掌握每件产品的信息。如果某件产品未通过检验,控制系统会按原有程序对其干预,给质检员发送包含装配计划和故障诊断的信息清单。

这一技术的应用,令西门子安贝格电子设备制造工厂声名远扬:产品百万缺陷率仅为15,按百分比计算近乎于零。

2013年9月,在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仅半年后,安贝格工厂的姊妹工厂、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生产研发基地在四川成立。这家西门子在德国之外建立的第一家数字化企业,管理、产品研发、生产和物流配送均实现了数字化,并与西门子德国生产基地及美国研发中心实现数据互联。

工厂总经理柏大山说,采用西门子数字化企业平台解决方案的成都工厂,与西门子其他的中国工厂相比,产品交货时间缩短了一半。安贝格工厂平均1秒钟生产一件零部件,成都工厂将来有望冲击这一纪录。

如果说成都工厂对智能制造概念是自觉的应用,那么在2600多公里外的辽宁省,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实践,则有些迫不得已。

集团董事长于德海说:“我们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不是一开始就有规划。”

创业初期,于德海从外国购买机床不止一次受阻,有时合同已签,对方国家海关以担心技术外流为由不予放行;有时购买的机床不仅被扣,公司也被列入黑名单。

“受了刺激,我就决定搞自己的机床。”工程师出身的于德海带领自己的团队,十年投入近10亿元研发资金,一点一点地将限制企业发展的环节补上,建立起今天的产业链,成为技术领先的中国高端数控系统、伺服驱动、机床功能部件和数控机床供应商,并为客户提供高端加工制造、高可靠的工厂自动化控制解决方案。

2013年4月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大连光洋参展的一款高速高精度五轴立式机床被德国一家经销商看中,成为中国首台出口发达国家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床产品。

如今,在很多企业苦于产能过剩时,这家致力于打造中国版工业4.0制造装备全套解决方案的民营企业,要解决的却是产能不足。

“中国制造2025对光洋是好消息,”集团董事长助理许钢说,“以前谈融资比较难,现在对我们感兴趣的人多了。”

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变革,是挑战,更孕育着机遇。

曲道奎说,过去30多年,中国拼的是体力;今后30年,要拼的是脑力。对于失去前三次工业革命先机的中国来说,工业4.0意味着新的游戏规则,也意味着中国第一次有了迎头赶上的机会。

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及中国区总裁朱海指出,工业4.0不仅是智能、大数据、智造,还包含绿色制造。工厂将采用大量节能技术,并采用自然方法降低能耗,这在未来智造中也非常重要。

学者和企业家认可这一预期。未来,智能制造将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劳动密集、环境受损等问题,中国也将在全球气候变化议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德勤战略发展主管合伙人石乐福特别提到,工业4.0需要能够接受失败的文化土壤,因为“勇于从失败中学习可以促进我们指数级增长”。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说,中德工业基础不同,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定位也不尽相同。中国一方面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同时也需兼顾制造业现状,在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同时,尽快补上工业化这一课。

他认为,国家计划还需特别关注新技术体系建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技术向产品高效转化,“要实现引领和创新,迫切需要提升从需求凝练重大科技需求的能力”。

挑战很大,但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

曲道奎对此很有信心。新松机器人目前是全球机器人产品线最齐全的公司之一,近年陆续推出了4.0车间和工厂,正赶上这一重大发展机遇期。他希望将新松打造成国际公司。

“未来,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不应是打工仔的形象,而是同行者,”他说,“中国进入智造时代,还会是全球最大市场。”

 
首 页 | WNK | 资讯中心 | WIA工业物联网 | 技术资料 | PROFIBUS总线技术 | 产品与服务 | 论 坛
版权所有:工业物联网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务合作、网站内容、合作联系:电话:0551-5369666 技术支持:卓讯科技 备案号:皖ICP备17018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