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输介质
网络传输介质是网络中传输数据、连接各网络站点的实体,包括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其中有线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无线传输媒介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等。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要实现互联,就需要以一定的结构方式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就叫做“拓扑结构”,通俗地讲就是这些网络设备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目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以下四大类:
1. 星型结构
这种结构是目前在局域网中应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在企业网络中几乎都是采用这一方式。星型网络几乎是Ethernet(以太网)网络专用,它是因网络中的各 工作站节点设备通过一个网络集中设备(如集线器或者交换机)连接在一起,各节点呈星状分布而得名。这类网络目前用的最多的传输介质是双绞线,如常见的五类线、超五类双绞线等。
2. 环型结构
这种结构的网络形式主要应用于令牌网中,在这种网络结构中各设备是直接通过电缆来串接的,最后形成一个闭环,整个网络发送的信息就是在这个环中传递,通常把这类网络称之为“令牌环网”。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拓扑结构的网络不会是所有计算机真的要连接成物理上的环型,一般情况下,环的两端是通过一个阻抗匹配器来实现环的封闭的,因为在实际组网过程中因地理位置的限制不方便真的做到环的两端物理连接。
3. 总线型结构
这种网络拓扑结构中所有设备都直接与总线相连,它所采用的介质一般也是同轴电缆(包括粗缆和细缆),不过现在也有采用光缆作为总线型传输介质的。
4. 混合型拓扑结构
这种网络拓扑结构是由前面所讲的星型结构和总线型结构的网络结合在一起的网络结构,这样的拓扑结构更能满足较大网络的拓展,解决星型网络在传输距离上的局限,而同时又解决了总线型网络在连接用户数量的限制。这种网络拓扑结构同时兼顾了星型网与总线 型网络的优点,在缺点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弥补。
网络种类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一般是方圆几千米以内。局域网可以实现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工作组内的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和传真通信服务等功能。局域网是封闭型的,可以由办公室内的两台计算机组成,也可以由一个公司内的上千台计算机组成。以太网(IEEE 802.3标准)是最常用的局域网组网方式。以太网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媒介。在没有中继的情况下,最远可以覆盖200米的范围。最普及的以太网类型数据传 输速率为100Mb/s,更新的标准则支持1000Mb/s和10000Mb/s的速率。其他主要的局域网类型有令牌环(Token Ring,IBM所创,之后申请为IEEE 802.5标准)和FDDI(光纤分布数字接口,IEEE 802.8)。令牌环网络采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媒介,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但是网络结构不能很容易的改变。FDDI采用光纤传输,网络带宽大, 适于用作连接多个局域网的骨干网。近两年来,随着802.11标准的制定,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大为普及。这一标准采用2.4GHz 和5.8GHz 的频段,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1Mb/s和54Mb/s,覆盖范围为100米。局域网标准定义了传输媒介、编码和介质访问等底层(一二层)功能。要使数据通过复杂的网络结构传输到达目的地,还需要具有寻址、路由和流量控制等功能的网络协议的支持。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 是最普遍使用的局域网网络协议。它也是互联网所使用的网络协议。其他常用的局域网协议包括,IPX、AppleTalk等。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简称MAN,基本上一种大型的LAN,通常使用与LAN相似的技术。之所以将MAN单独的列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已经有了一个标准:分布式队列双总线DQDB(Distributed Queue Dual Bus),即IEEE802.6。DQDB是由双总线构成,所有的计算机都连结在上面。所谓宽带城域网,就是在城市范围内,以IP和 ATM电信技术为基础,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集数据、语音、视频服务于一体的高带宽、多功能、多业务接入的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它能够满足政府机构、金融保险、大中小学校、公司企业等单位对高速率、高质量数据通信业务日益 旺盛的需求,特别是快速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用户群对宽带高速上网的需求。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也称远程网。通常跨接很大的物理范围,所覆盖的范围从几十公 里到几千公里,它能连接多个城市或国家,或横跨几个洲并能提供远距离通信,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广域网的通信子网可以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 它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局域网或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广域网是由许多交换机组成的,交换机之间采用点到点线路连接,几乎所有的点到点通信方式都可以用来建立广域网,包括租用线路、光纤、微波、卫星信道。而广域网交换机实际上就是一台计算机,有处理器和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数据包的收发处理。广域网WAN一般最多只包含OSI参考模 型的底下三层,而且目前大部分广域网都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数据交换,也就是说,广域网是基于报文交换或分组交换技术的(传统的公用电话交换网除外)。广域网中的交换机先将发送给它的数据包完整接收下来,然后经过路径选择找出一条输出线路,最后交换机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到该线路上去,以此类推,直到将数据包发送到目的结点。常用的广域网,包括公用电话交换网( P S T N)、分组交换网(X . 2 5)、数字数据网( D D N)、帧中继( F R)、交换式多兆位数据服务( S M D S)和异步传输模式(AT M)。
通信网
2G
当今世界市场的第二代数字无线标准,包括GSM、D-AMPS。PDC(日本数字蜂窝系统)和IS-95CDMA等,均仍然是窄带系统。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主要以第二代的GSM和CDMA为主,采用GSM GPRS、CDMA的IS-95B技术,数据提供能力可达115.2kbit/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采用增强型数据速率(EDGE)技术,速率 可达384kbit/s。
3G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3rd- 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3G服务能够同時传送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3G的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3G规范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IMT-2000标准的最终发展结果。原先制定的3G远景,是能够以此标准達到全球通信系统的标准化。目前3G存在三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
WCDMA即WidebandCDMA,也称为CDMADirect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其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日本公司也或多或少参与其中,包括欧美的爱立信、阿尔卡特、诺基亚、朗讯、北电,以及日本的NTT、富士 通、夏普等厂商。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而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对这套新技术的接受度预料会相 当高。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目前中国联通WCDMA HSPA下行速率14.4M、上行速率5.75Mbit/s。
CDMA2000也称为CDMAMulti—Carrier,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摩托罗拉、Lucent和后来加入的韩国三星都有参与,韩国现在成为该标准的主导者。这套系统是从窄频CDMAOne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可以从原有 的CDMAOne结构直接升级到3G,建设成本低廉。但目前使用CDMA的地区只有日、韩和北美,所以CDMA2000的支持者不如W—CDMA多。不过 CDMA2000的研发技术却是目前各标准中进度最快的,许多3G手机已经率先面世。目前中国电信CDMA2000下行速率3.1 M、 上行1.8M (bit/s)。
TD—SCDMA该标准是由中国大陆独自制定的3G标准,1999年6月29日,中国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向ITU提出。该标准将智能无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融于其中,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 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另外,由于中国内的庞大的市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厂商的重视,全球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支持TD— SCDMA标准。 中国移动TD-HSDPA 目前达到的下行速率2.8M、 上行速率128Kbit/s。
4G
4G 有时写做4-G,是英文fourth-generation的缩写,是指移动电话系统的第四代,也是3G之后的沿伸,是一个成功的无线通信系统。从技术标准的角度看,按照ITU的思路,静态传输速率达到1Gbps,用户在高速移动状态下可以达到100Mbps,就可以作为 4G的技术之一。
WiMAX(全球互通微波存取):由美国Intel所主导,是目前传输距离最远的4G技术也是目前发展最快技术, 在移动通信环境下可以让下行与上行最高速率各可达到75Mbps及50Mbps。2008年11月12日HTC与 俄罗斯移动通信电业者Scartel(品牌名为Yota)共同发表全球第一支GSM/WiMAX 整合式双模手机HTC Max 4G。
UMB(超行动宽带):由美国Qualcomm所主导,是CDMA技术的演进标准,也是目前传输速率最高的4G技术,在移动通信环境下可以让下行与上行最高速率 各可达到288Mbps及75Mbps。Qualcomm在2008年11月,宣布结束发展UMB技术,转 而支持其他的4G技术。
LTE(长期演进):由ETSI所主导,在移动通信环境下可以让下行与上行最高速率各可达到100Mbps及 50Mbp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