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是从简单的电子号码、电子号牌,ETC等应用向以平台建设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转变。以北京为例,北京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交通行业发展趋势也最为敏感,北京的交通拥堵成本世界著名。北京为了全面提高对北京全市路网运行的调控和快速反应能力,计划建设新一代智能交通运行协调指挥和管理系统,按照规划,一方面,北京市将研究实行电子智能车牌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北京市将建立一批智能交通运营服务管理系统,包括:新一代交通信息发布系统、交通拥堵收费管理系统和停车泊位管理信息系统等。目前这个重点建设思路是基于物联网的传感网RFID的快速发展而设计的,我们知道RFID的发展目前已经从第一代发展到目前的第五代,也就是从单纯的感应,抗碰撞、可重写、外天线和识别功能到监控、网络通信、功率管理、本地化—定位、与用户交互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因而物联网的智能化应用来治理交通问题定是未来交通行业信息化的主要方向。
而在平台化智能化解决方案趋势转变中物联网应用的运营商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方面,运营商的视频监控业务在此大有可为,如中国电信的全球眼、中国移动的千里眼和中国联通的鹰眼等,在推广使用传统视频业务采集信息的同时,运营商还可以利用公交系统车辆实现对信息的采集。例如,此前,北京的一些公交车已经在车身上安装了摄像头,采集其他车辆的违章信息。在采集信息之外,智能公交建设是物联网运营商另一个大市场,智能公交将实现3G规模商用,公交已成为运营商拓展3G行业信息化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另一方面是物联网运营商和汽车制造厂商合作发展智能汽车。例如,中国联通目前已与国内主要的汽车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将规模推出3G智能轿车。这些加载了3G模块和大量传感器的汽车均可作为智能交通的控制手段,汽车传感网络的规模使用将大大改善交通现状。
信息滞后为物联网应用带来巨大的空间
信息滞后带来的不便,就目前大多数交通拥堵来看不在于交通路况的路少或车多,而在于对路况的信息传递不畅所致,另一方面即便有的地方信息传递流畅但信息的处理不及时缺乏相应的智能化应用也是重要的原因。例如目前北京目前汽车保有量大约在500万左右,目前北京生活状况实际上汽车保有量达到千万辆才能配上首都的称号。根据调查北京交通拥堵的根本问题不在于车多或是路少,最根本原因是管理系统对路况信息传递不畅。
为此运营商也早已参与了交通信息发布系统的运行。在北京移动北京无线城市建设中,城市交通领域隶属于其九大城市信息化应用范畴。此前,北京移动与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合作推出了“掌上交通指南”个性化交通信息服务,用户可通过短信、手机上网和拨打12580三种方式掌握路况信息。据了解,目前12580路况查询业务累计发展用户已近200万。 但目前结合物联网应用的案例智能化程度还是很不够,做好传递者的角色,发挥信息传递的功能,运营商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细化,关键是实现便捷、有效。一方面在新的系统,运营商应按细分区域对拥堵信息进行分级再将这些信息进行传送;另一方面,物联网运营商应将发送对象具体化,先收集某一区域的拥堵信息,再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这一区域内的出行者,增加快速通过的处理能力这给物联网应用也带来了巨大的机会。目前海外这类应用已比较成熟。例如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分布于城区出入口的18个路边控制站能够自动连贯地对车辆进行探测、识别和收费,并根据不同时刻收费不同。
收费最高的是上午7点半到8点半和下午4点到5点半的高峰时段。该系统效果显著,使得城市交通拥堵降低了25%。车联网的发展也是交通行业物联网应用的重要趋势。车联网是综合现有的电子信息技术,以物联网发展为基础将每辆汽车作为一个信息源,通过无线通信手段连接到网络中,进而实现对全国范围内车辆的统一管理,实现以汽车为节点、以网络为基础,人、车、路、网协调发展的车联网格局。近几年由于受到广泛关注的基于RFID技术的传感网发展迅猛,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可以把任何物品与通信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这解决了汽车如何联入公众网的问题。在科技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更新的年代,汽车已不仅仅是代步工具,科技赋予汽车更多功能,汽车还可以有娱乐,学习,工作,完成紧急救援等功能。车载DVD、车载电视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2010广州国际车展各大厂商争相发布新车型,其中很多汽车配置了智能系统。中国联通与吉利合作展示了3G“智能汽车”,只要打开3G车载互联网信息服务,车主就可知道行车路线是否在堵车,及时规避拥堵风险;如果汽车丢失,3G防盗追踪服务就可定位车子的方位;车子发生故障,还可利用车载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紧急救援。由此可以看出,交通行业的信息化随着物联网、传感网发展必然带来交通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也必然带来交通行业的最终应用智能化,这为把传感网的技术应用到交通行业提供了有力的机会。
目前交通行业物联网主要应用电子智能车牌
建设新一代智能交通运行协调指挥和管理系统,可全面提高路网运行的调控和快速反应能力,这其中包括了电子智能牌照的建设。目前重庆市正在开展与电子智能牌照相结合的绿色电子识别证,让重庆的车主告别一年一撕多种检测贴标。这种“电子绿标”不仅不再让汽车挡风玻璃处花花绿绿,每年至少少印制数百万张“绿标”,实现了低碳,其还有强大的信息功能。从去年1月份开始,本市车主在检测场检测尾气合格后,每辆汽车上都贴装可远距离识别的电子身份证——汽车电子标签(又称环保信息卡)。这项名为RFID的技术让每辆车都有了自己的电子身份证。该“电子绿标”内包含着丰富的车辆环保信息。其中包括车主姓名、车辆牌号、检测时间、排放达标情况等,电子标签就是车辆的电子车牌,其还有防伪功能,每一个芯片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码,并利用写保护进行信息加密保护,防止非法修改、克隆。这不仅解决了困扰车主们多年的小麻烦,还能完善本市机动车排放监管系统,及时地准确收集和掌握各种车型、各个车辆的排放状况,最大程度地解决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这不仅能杜绝过去尾气检测中的“调包”现象,还能大大提高环保部门的路检速度。过去,路检时都要由交警拦车检查“绿标”,而有了“电子绿标”,可以实现自动识别和信息交换,通讯距离最远达十余米,可以在不影响汽车行驶的条件下,瞬间完成读取,准确性还非常高。另外,“电子环保绿标”能在严寒、潮湿地带、热带地区和粉尘大的场所正常工作,具有超强的抗干扰能力,还能进行多次改写,所以,车主使用“电子环保绿标”的使用年限能达到6年。
车行无忧产品
为了让广大车主能够及时掌握车辆所处的位置和信息,增强车辆的安全性,例如广州本田携手中国移动推出了“车行无忧”新服务。
这种服务充分利用移动定位技术,结合GPS卫星精确定位与LBS基站定位技术,为车主提供无缝的定位服务,从而能大大提高车主对汽车安全的信心。而“车行无忧”提供的实时道路信息、驾驶违章提醒、汽车保养知识等增值服务,更能够给广大车主带来汽车移动生活的便利和享受。
目前在车行无忧产品研讨会上,物联网的运用被提及最多的莫过于车辆管理。例如厦门的公交车也因为GPS和GPRS等技术的运用,变得“智慧”起来。厦门公交以前司机都是手动报站,每到一个站要按两次按钮,一趟下来要按七八十次,误报、漏报时有发生。采取智能报站后,由于采用的是GPS定位技术,根据环境来决定报站,就不存在报站纰漏,同时也保证了驾驶人员安全驾驶。报站仅是物联网技术在公车身上运用的一小块。例如在没有红路灯的斑马线前100米,公车会提前提示司机减速慢行,遇到雾天、雨天,这一系统的优点明显凸显。同时,车辆限速问题也得到解决,临近限速点,公车就会自动提醒,减少司机急刹车的行为。同时智能运行系统的运用也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例如通过车行无忧产品的定位技术应用也直接降低了油耗、配件成本;系统形成的电子行车路单对后续结算、考核起到很大帮助,也对企业决策提供了重要数据依据,从而促进公司由传统服务型企业向现代管理型企业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