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动态
声控灯上存在不足 传感器之于物联网的意义
浏览:1376  来源:OFweek  发布人:工业物联网  2016/06/28/14:4
导读: 传感器好比人的眼耳口鼻,但又不仅仅只是人的感官那么简单,它甚至能够采集到更多的有用信息。

传感器好比人的眼耳口鼻,但又不仅仅只是人的感官那么简单,它甚至能够采集到更多的有用信息。传感器是整个物联网系统工作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传感器,物联网系统才有内容传递给“大脑”。

  今天来说说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基础:传感器。

  传感器好比人的眼耳口鼻,但又不仅仅只是人的感官那么简单,它甚至能够采集到更多的有用信息。既然如此,就可说这些传感器是整个物联网系统工作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传感器,物联网系统才有内容传递给“大脑”。

  在过去,传感器更多应用于工业。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它已经慢慢走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手机、手环都安装有多种多样的传感器,比如手机GPS随时能够感应你的地理位置,就是因为手机里面有位置传感器,手机能够根据你使用的方向切换横屏竖屏是因为含有重力传感器,小米手环能测心率是因为光电传感器,甚至楼道里面的声控灯很多都是因为含有光传感器:它们能让灯在光照充足情况下让灯不受声控。

  现在的声控灯在市场上很火,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声控灯可以看作是智能家居的鼻祖之一。其操作简单,作用巨大,价格也便宜。如果想声控灯一样没有App,也能够实现基本的智能控制,那岂不是比市面上很多其他智能灯产品还要符合人们的期待?不过,声控灯毕竟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产品,其虽能解决一部分控制问题,但仍旧需要触发开关,即人的声音。而且,它并不能区分环境的声音和人的声音,更难以识别主人的声音,所以应用场景有限,用起来也并不是那么让人满意。

  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在声控灯上存在的不足就是传感器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意义!

  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传感网络是物联网最基础、最底层的部分,是一切物联网上层应用实现的基础。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将是物联网与互联网最大区别所在,其将直接导致我们很多互联网思维到了物联网时代变得不再适用。互联网是基于人的网络,我们的信息在某种意义上是靠人来采集和分析的。比如,我们的电器坏了,于是你用手机在网上报修,快递人员上门取件,帮你把电器送回去返修,这是互联网。

  而物联网时代又是如何实现即使人不参与其中电器本身就能完成整个过程的呢?当你电器可能坏之前,安装在电器里面的传感器已经检测到了异常,于是主动报修,在技术足够发达的前提下,你的家用机器人和快递公司的无人机已经帮你返修电器,并同时给你安装好备用的。而在此前你毫不知情,只是等你回家后,会得到电器返修的通知,这时你自己可以正常使用备用电器。重要的是你完全不必担心个人数据遗失或泄露,因为你的数据基本储存在云端服务器里, 备用的电器跟你以往的电器一样好使。

  这样的生活场景就得归功于传感器和机器智能。因为传感器的存在,电器才能监测到自身的工作状态,从而能够让你享受更好的体验。当然,机器智能在这里也十分重要,在后面再展开讲。

  传感器的功能远不止于此,对于自身工作状态的监测将有助于我们完成从卖产品到服务的转变。当能够很好区分是用户造成的故障还是机器本身故障的时候,我们就能够以服务的方式向用户出售我们的产品。比如,我们以前买一个冰箱,用旧了就丢掉,造成的浪费可想而知。而在物联网时代,厂商提供的将是“冷冻保鲜服务”而不再是“冰箱”,如果有了新的技术和产品被开发出来,厂商可以直接为用户更换新的产品,而用户无需额外掏钱。用户花的钱就相当于是支付享受冰箱所带来的服务的费用。

  由传感技术带来的便利,未来基本上每一件物品都将被感知。就像你在超市买东西,扫条码付款一样,RFID技术将为更多物品编码。比如一盒鸡蛋进入冰箱后,冰箱就知道是有多少个,价格多少,是哪家超市买的,甚至是哪个农场那一只母鸡产的。

  未来的空调和温控器等设备一定是装有温度传感器的,而电灯等照明系统一定是有光传感器的,同时门窗等地方有红外传感器,而你随身携带的手机、手环等穿戴设备则集成了更多传感器。

  数据的暴露问题

  五花八门的传感器可以采集有关于你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它知道你每天睡眠时间的长短,知道你的体温以及每天的运动量,甚至是你每天吃什么,口味偏好是什么,喜欢什么款式的衣服。这看上去好像你的生活将暴露在一堆智能设备之下。

  当然,这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一些尴尬。比如你现在使用智能手机,很多APP总会询问你是否开始位置服务,手机的找回服务也是基于位置的传感。你每天的行程其实早就暴露在智能手机的监控之下了。棱镜门事件还告诉我们,你更多的信息可能正在被监控,被窃听,被分析。

这是从互联网时代就开始的事,到物联网时代将会有更多的关于你的信息被感知。如果说互联网时代,你还可以选择隐瞒的话,那么在物联网时代,你可能无处遁形。我们可以来看看发生在美国的案例。

  在美国宾州有一位女性声称自己被强奸了,但结果却因为在法庭上提供伪证而遭到起诉。推翻她的陈述的,就是一款叫Fitbit的手环跟踪记录的她的个人信息;法庭的控诉书上显示,这位女士在整晚都保持着清醒,包括她告诉警察她在睡觉的这段时间实际上她并没有睡着。这些信息,全部是由她身上佩戴的健康跟踪设备提供的。这些信息指向的证据表明,这位女士并没有如她宣称的那样遭受了强奸。而在另一起事件中,Fitbit手环同样被用来作为证据。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的私人教练,将Fitbit中记录的数据作为证据,控告了一起人身伤害案件。在这起案件中,Fitbit里的数据用来作为比较基准,衡量了这位私人教练和与她相同年纪的其他教练身体素质方面的区别。

  对于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本身的应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它设计之初的目的。而这些数据,在需要被用到的时候,警方也是可以调用的。

  从智能手环的案例,我们看出,传感器可不仅仅是备用方便为我们提供服务那么简单。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是基础的,简单的,但是这些数据一旦被应用起来,产生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对这些数据的应用基本发生在网络层 ,这个网络并不一定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我倾向于将其理解为具有运算能力的层面。它们就像人的大脑一样,具有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比如说智能空调能够自动根据家里的气温和是否有人自动控制温度。他获得的只有气温的数据,而提供的是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个过程并不非要放到网上不可。

  再举个例子,比如你家里种了一盆绿色植物,智能的花盆能根据花的生长状况对其进行浇水施肥(如果你仅仅是想美化环境而不是侍弄花草的话),而这些数据也将被传给家里的空气控制系统和照明系统等环境控制系统,让他们也配合花的生长状况,提供良好的空气和光照等条件。

  那么问题来了,家里如果养了一只鸟,两只金鱼。他们需要的环境又不一样。那么温控器应该听谁的呢?而主人在家的时候需要的环境又不一样,可怜的环境控制系统要为谁着想好呢?如果我们加上主人的钱包等因素影响,问题将变得更加复杂。可是,那我们的物联网不是要让生活更简单舒适吗?

  所以,我们的家庭控制中心肯定不能太笨,它懂得把所有的一切管理得井井有条。

  目前,对于我们所产生的数据只有5%真正的被利用起来,基本上利用这些数据的初衷是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但是,更多时候这些数据被采集后,我们并没有办法直接去处理或者应用这些数据,而是通过委托其他设备来提供我们所需要的服务。这些数据,将有一部分被公开甚至被人用来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果被坏人利用将引起更加难以想象的恶果。

  所以说传感器在这里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发生的概率极低,但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当然,你也可以说,我不用这些智能设备就好了。这就像你现在说你不用互联网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你说把那些烦人的传感器拆了就好了,但就像前面讲的,传感器是物联网设备工作的基础,没了传感器,他们就是失去了感官无法工作了。

  那么能不能不上网呢?不上网它们会安全许多吧。当然可以!事实上我们现在很多智能家居设备内部是可以自组网的,如果有一个足够智能的控制中心,它们也能够很好地工作。但这个概念就像我们现在在电脑上的单机游戏一样,我们的家庭控制中心很难不上网,它得与外界保持联系,才能知道你什么时候回家,帮你订食物,帮你收快递等等。

  如此说来有些危言耸听了,似乎我是在宣扬传感器阴谋论了。但我提出来的这些情况都很有可能发生,离开传感器我们当然能够生活,但是只有有了传感器我们才能更好地生活。举个例子,比如现在已经非常成熟得位置传感器,你在使用团购网站寻找美食的时候,跟着地图走就好了。你在陌生的城市也不会迷路,只要是地图上有的地方你基本都可以达到。而你打车的时候,打车软件帮你匹配距离近的空闲车辆,司机很快就能找到你载你去目的地。

  暴露位置比暴露你的体温危险多了,不是吗?那我们使用手机位置服务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多大危险呢?老实说没有的吧?

  所以,越来越多的传感器带给我们的危险其实微乎其微,而更多的是舒适便捷的服务。继续以地图为例,一边我们能够快速找到心仪的美食,一边商家能够吸引到更多的顾客。而如果更多的数据被加入进来,商家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年龄、口味喜好制作出卖的更好的菜品。

  继续延伸下去,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大数据了。大数据的应用就是将各种相关的数据加以开发和运用,而这些数据的基础,一则是互联网时代丰富的资源库,二则是未来物联网时代真正来临的时候,入网设备机器产生的数据,与目前的互联网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现在互联网的大数据尚且不能很好地被运用起来,到物联网时代可见还有很长得路要慢慢探索。

  而所有这些数据产生的基础,也就是物联网的基础:无所不在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不但会在你的家里,跟多公共场合和市政设施可能用得更多。比如自动售货机,比如公交站牌,比如红绿灯等等。我们的生活无处遁形几乎会成为一种必然,但这并不意味着失去隐私。

  现在我们缺乏的是对这些数据的监管机制。美国现在已经计划对一些犯罪率高的城市使用全覆盖的智能监控系统,任何地方发生犯罪警察都能很快赶到处理,从而遏制犯罪。据说这套系统也是美军发现拉登的功臣,同时被用在中东战争中监视恐怖分子活动。

  看上去不错,这里我提出的个人观点是:其实很多组织和机构对你的隐私并不那么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数据背后的价值。比如,你的睡眠状况和运动量对你来说是隐私,对医学研究来讲只是一个样本,对保险公司来说可能会是你保险合同的参考指标,而对你的社区医生或者心理医生来讲价值相对就会高一些。

  很多时候,这些数据是为我们提供服务用的。有些是我们主动寻找的,比如美食,有些却是我们被动接受的,比如淘宝的新品推荐。对于这些数据的价值是难以衡量的,你没法说你一天的步行数据对一家公司价值几何。但海量的数据肯定潜藏着巨大价值,当他们被运用的时候,将有部分人从中受益,而这些数据提供者往往成了被服务对象,要为此付钱。从现今的状况以及目前的趋势来看,确实是这样。好在国家已经开始加强了立法等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数据的应用进行了监管和规范。但我认为,监管是不够的,还需要想办法切实加强数据的流通,才你能产生更大的价值,而为此,我们必须肯定个人数据的价值,并肯为此买单,而不是打着提供服务的幌子,免费使用用户的数据。

  现在很多O2O公司或者App喜欢搜集用户电话号码,支持一键注册,甚至为此催生了一批专门做短信验证码的公司和线下地推的公司。这些公司的特点在于,他们为取得用户的有效联系方式而支付一定的等价物,而现在互联网行业内亦有取得每个有效用户需要的成本的算法。这些有效用户的取得,更多来源于信息的收集。不过现在依托的是互联网的方式,人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而未来,当每台设备都具有数据收集价值的时候,或许会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由传感器网络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数据世界,将基本上和现实世界的物体和虚拟世界的数据一一对应,而现实世界里面看不到,摸不着的许多量将在这个世界被一一抽出来进行分析和应用,再通过网络反过来操控现实世界的设备和仪器。最后达到的结果就是,每个人、每台机器都被构建精准的数据模型,并且事务和流程将变得可处理、可操控,从而使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完全合为一体。

 
首 页 | WNK | 资讯中心 | WIA工业物联网 | 技术资料 | PROFIBUS总线技术 | 产品与服务 | 论 坛
版权所有:工业物联网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务合作、网站内容、合作联系:电话:0551-5369666 技术支持:卓讯科技 备案号:皖ICP备17018084号